鸡尾酒为什么能被全世界的酒民喜爱呢?主要是酒的味道,酒的芳香,酒的视觉效果,综合优点叠加起来的。
鸡尾酒的的产生就是拿着俄罗斯的伏特加,法国人的大香槟,意大利的葡萄酒,德国人的威士忌,美国人将这些酒的优点,综合倒在一起,摇了一摇,把多个优点“博采众长”,便创造了鸡尾酒。话糙理不糙,书法上采用了同种的原理,将技法进行综合,变成书者重要的创作手段。
美院教授邱振中老师所提出的笔法的三类:提按、平动和绞转。为了方便学生学习,老师借用了一些道具,用一节课的时间,将这三个类别的笔法,其精髓部分,用抛砖引玉的方式,让学生们理解的更加直观。
(资料图片)
之一:一把铁锹
解决提按就解决了线条的粗细变化,拿着一把铁锹在沙土里进行现场实验,将铁锹的锋尖对准选择的地方,找准位置,让铁锹的锋尖立起来,最少也要保证一定的垂直度,第二步便是发力了,将近垂直的锋面,在力的作用下,用脚猛力一踩,铁锹的尖锋便杀进了沙土中,铁锹尖便“杀入”沙土,露出铁锹未尾区,形成了尖面到平面,细线变成粗线的变换。
有优等生认为这是一种“锥画沙”的锥入沙的过程,也有同学是“打点发力”的过程,老师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。我们使用毛笔的时候,临空起势尖锋入笔,完全同“铁锹入土”发力动作是相同的,一个是用脚来加力,用手指手腕来加力,道理相通,原理相通。
之二:一个磨豆浆的磨盘
我们要解决平动的技巧,磨豆浆的石盘是最好的道具,磨盘使用平行推拉发力,在前后推拉力的作用下解决了左右的惯性运转,有学者认为,这是古法之一“推磨法和荡桨法”。
用肘部进行平行支撑,支点在肘部,全靠指腕的力量,将手指和手腕的活动范围最大化,推拉解决了“顺逆”问题,顺逆的交界处惯性的转动,便解决了左右方向的转动。“打豆腐”“磨豆浆”发力原理相通。
下图我们来看一看,推和拉的两个动作,
一个是向上推,一个是向下拉。
之三:一根拔河的草绳
学生们将草绳搬在操场上,草绳在草地里显得“软弱无力”,老师拿剪刀将其中的一头轻轻的拨开,一根草绳是三股草绳的组合,每一股又是无数根细草绳组成。开始了拔河运动,草绳由“软绵绵”变得绷成“紧邦邦”的,学生们不停的用力扯拽,双手被勒得生痛。
如果换成毛笔的话,无数根“单锋”缠绞在一起,形成了一股绞力,绞力在推拉和提按的作用下,让那股“绞劲”力去“勒纸”,这就是绞转发力的效果,只是草绳和笔锋发力的转换,发力原理是相通。
用三个“实操表演”的方式,来了一场线下操场演绎课,短短的45分钟,解释了“提按、平动、绞转”力量转换的技巧。像这种教学方式,一节课可以让孩子记得一辈子。
一代大师沙孟海在世的时候,看到学院大门围墙外正在粉刷,带着学生们来观,看师傅刷墙去体会米芾“锋刷八面”的感觉,师傅借用刷子的弹性,原理同“推磨法”“荡桨法”相似……
小结一下:
倘若我们能够博采众家之长,吸纳别人教学的优点被己所用,相信这是大智慧的选择,如果想做到这一点,必须有敏锐的眼光,融汇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。如果您有这个能力,恭喜您,您是个人才。如果没有,也只能多学习这条路了。
我是四海易术,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,请多多关注,多多指正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南极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